价值兄这里觉得,滴滴这次从打车变成“滴滴出行”,其实背后的故事颇多,其一是为了提升共享出行更广阔的市场广度;其二因为专车一直没有被北京、广州、成都等地认可,滴滴无奈采取围魏救赵策略,也是为了能升纬竞争;第三,据说滴滴将会启动带有自己品牌的专车服务,也是将自己的专车上的被动地位能够彻底扭转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滴滴并未选择固守,而是选择了顺应市场的智慧,决定以全新的面貌回归。他们果断地将品牌改名为“滴滴出行”,并借此契机,强化品牌战略,加大市场推广力度。这一决定,不仅展示了滴滴的灵活应变,更预示着他们对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规划。正是在这样的转折点上,滴滴开始了它传奇般的崛起。
就滴滴而言,我个人并不看好滴滴目前的多品牌选择,虽然它用“青菜拼车”来改造曾给它发展带来烦恼的拼车业务、用“花小猪”去做低端与特惠业务是可理解的短期选择;但是,当用户打开滴滴APP时,我们会自然地选择出租车、快车、专车甚至共享单车, 我们是属于一个庞大的用户群,而非多个需要分隔开的用户群。